close

<本書中主要的人物>

一、費茲傑羅家~
.安娜:為了能提供姊姊白血病所需而經過精密科技設計出生的小孩,在她覺得「受夠了」之後決定透過法律保障自己的身體醫療權。
.凱特: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,然而在經歷不停的治療痛苦之中,她慢慢也下了決定。
.傑西:大兒子,敏感脆弱的青少年,無法在家裡找到認同與立足點,不停的製造父母認為的「麻煩」。
.莎拉:為了照顧患病的女兒而將自己全部投入、精疲力盡的母親。
.布萊恩:父親,消防隊員,努力讓這個家庭維持平衡。

二、法律制度~
.坎貝爾:安娜為了爭取自身醫療權益而雇用的律師,擁有一隻叫「法官」的看護犬
.茱莉亞:法官為了評估安娜訴訟而指派給安娜的監護人,和坎貝爾是前男女朋友、有一個雙胞胎姊妹叫

事實上,這個故事裡面有兩對姊妹,凱特和安娜、茱莉亞和,
雙胞胎姊妹擁有一致的基因、習性,卻有截然不同的人生,
凱特和安娜並不是雙胞胎,卻因為疾病而有完美配對的基因(我認為這點還蠻像雙胞胎的意涵),人生卻早已糾纏,
作者或許是想透過這樣的安排,讓我們從這兩對「同型異構」的姊妹中思考生命的意義吧~

<內容大意-出處>

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,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。
十三年來,安娜不斷地供應凱特血液、白血球、骨髓、幹細胞,現在輪到了她的腎臟。
無法忍受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,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。
《紐約時報》暢銷作家皮考特以不同人物的口吻來接續故事的發展,探討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;
對「愛」有深入的刻劃及詮釋,以細膩的筆法,精妙的細節,靈巧的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。

*********

在閱讀的過程中幾乎喘不過氣來,心情隨著劇情如同雲霄飛車般起落,
當中也有想稍微換氣的缺口,然而我還是告訴自己:「不能停,一定要一口氣讀完!」
於是這次花了一個下午一杯咖啡的時間,腦袋現在還是處於亂烘烘的狀態。
對於具有爭議的話題,我很容易會先抓一個立場再進行閱讀,
幸好這次有咖啡因的加持,讓情節能搶先進駐我的大腦中,
暫時停止了思考,反而能以更多元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精采生動的故事。

與其把內容看成是父母小孩角色扮演中必定會經歷的衝突,
在本書接近尾聲時,當中有一段法官的說法,
我認為拿來當這本書導讀的脈絡比起書封上那句「父母有權決定兒女的生與死?」,
是比較能恰當的引導讀者以較為超然的立場進入這本書的爭議當中。

「……我們所有的人都進入,生命的品質對抗生命的尊嚴的爭論中。
 費滋傑羅家無疑的一直相信讓凱特活著,繼續做他們家的一份子是非常重要的
 --可是在此時,凱特生存的尊嚴變成完全與安娜的生活品質糾纏在一起,我的工作是看看是否能將兩者分開……」(P416)

身為讀者,的確也需要好好思考,究竟這個故事中所有人的決定(包括讀者自己),
究竟是否能夠、或者是有資格來決定這兩者哪一個比較重要?

然而作者安排的判決結果卻也是能讓人更了解「理性抉擇」前提的邏輯原則,
雖然「道德遠比倫理重要、愛遠比法律重要」,
我們都應該記得一個最基本的兒童原則:「不能沒取得別人的同意就拿走她的東西。」
因此法律提供安娜需要的保障,確保其尊嚴,在不破壞原生家庭的遊戲規則之下。

因此,在閱讀的時候,總是會面臨選邊站的時刻,然而每個邊都很為難,
這個故事裡,並沒有「壞人」,只有一群努力想做到最好、但都有自己侷限的一般人,
雖然作者最後用了一個我覺得有點遺憾、但是很漂亮的轉折處理,讓這故事有「缺了一角的圓滿」,
然而看到因為「愛」而成就、或者是說犧牲了許多珍貴的片刻,讓人頗為唏噓。

*********

打算持續更新這篇心得,嗯,有太多想法在翻轉了,
也許明天又會冒出新的觸角也不一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li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